快评:不要让修鞋、换拉链成为儿时的回忆

发布日期:2024-02-05 09:20:09     文章作者: 乐鱼体育官方app下载安装

  很长时间以来,这种特有的抑扬顿挫的吆喝,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再难寻觅。笔者惊喜地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这种声音又一次从单位楼下传来。

  商务部昨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近年来我国积极地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重点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例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便民生活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之举。

  任何一件物品从原料生产、消费到处理全过程,都与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以服装为例,服装产业慢慢的变成了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产业。每生产制作出一件纯棉T恤,需要约2700L的水,相当于一个普通成年人将近两年半的饮水量,整个生命周期约排放7kg的二氧化碳。染色、印花的衣服更是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小修小补”摊位回归,有助于减少因为拉链损坏、个别地方破损而将整件衣物丢弃的行为发生,能够有实际效果的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伤害。

  在我们为“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鼓与呼的同时,也要看到,“小修小补”摊位的消失也是一种社会选择的结果。一方面,对旧物件修修补补的往往是老年人,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和新鲜感,物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更愿意扔旧换新,“小修小补”客源慢慢的变少是部分手艺人面临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商品的价值不断下降,加之很多资源环境成本并未纳入产品价格本身,修旧物件的手工费已经和买新物品相差不多,导致很多人觉得修不如换。

  从这个角度看,“小修小补”摊位回归不难,让修修补补的手艺人能够生存下来、手艺能够传承下去才是关键。

  笔者认为,首先要让物尽其用的观念回归生活。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将“买买买”“换换换”视为时尚,甚至认为修修补补是寒酸的事,扭转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并不容易。勤俭节约、物尽其用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消费文化侵蚀可以从弘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做起。

  同时,要尽快将商品的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尽快取缔“散乱污”企业及小作坊,将商品的资源环境损失、碳排放等体现在价格中。

  此外,可以试点生活垃圾收费,促进源头减量。目前有很多国家开始实施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以韩国首尔为例,丢弃生活垃圾必须购买专用的垃圾袋,20L容量的生活垃圾袋售价为490韩元。我国也可以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倒逼人们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废弃物产生,鼓励物品循环利用。

  有人认为,没有淘汰哪来消费?没有消费如何拉动生产、拉动经济?当前,我国正值拉动消费的关键时刻,应该鼓励消费,鼓励淘汰。这种观点笔者并不认同。拉动消费、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短期经济稳步的增长而付出更多的资源环境代价,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的幸福感,这是饮鸩止渴、得不偿失的做法。消费在质而不在量,我们要的是高质量的发展,是高品质的消费,而不是低水平重复消费。

  “小修小补”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小事,但从某一些程度看,更是涉及消费理念、消费方式转变的大事。让修鞋、换拉链不再成为儿时的回忆、真正回归生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