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资讯摘要(2023年9月28日)

发布日期:2024-01-11 10:41:37     文章作者: 扣具系列

  习近期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整合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蒋永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文武近日发表文章《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新在哪?》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旧质生产力存在的,当前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蓝色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指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其他生产要素,创造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能力,是生产力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位一体”的数字化结果。习格外的重视数字生产力发展,深刻指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各国竞相制定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策略、出台鼓励政策,数字化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世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数字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之深、作用之大。

  面对激烈国际竞争,我国应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提升“数字生产力”,积极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实现我国生产力迭代升级、跨越发展。要狠抓数字发展机遇,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化的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具体应做到“三个通过”:通过“产业数字化”改造中国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数字产业化”创造市场新产品、产业新业态、商业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治理”从更基础层面赋能社会经济发展,打通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所有的环节的堵点,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畅通便利。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刘晓欣近日在人民论坛发表文章《从数字大国走向数字强国的关键》。文章指出,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取得显著成果,数字化的经济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构建金融新生态,推动了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同时指出,当前我国数字化的经济体制机制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数据信息管理标准不完善。尽管数据的重复使用在经济上是高效的,由此引发的隐私安全问题却日益凸显。作为数据的生产者,个人不仅没有办法获得数据的所有权,还会面临着数据泄露与被滥用的风险。而作为数据的收集者,大平台公司通常会囤积数据,以此来提高行业准入的门槛,限制行业竞争。数据的确权、定价与流通需要以市场为主导,但也离不开政府对其发展进行的规范监督。个人的隐私需要保护,同时也需要允许个人自愿让渡隐私的行为。因此,首先要明确个人数据的所有权,让个人有权力决定自己的隐私被用到何处。然而,当前法律规则在应对数据竞争行为方面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数据垄断对市场之间的竞争的限制程度相对隐蔽,难以衡量其所造成的市场效率的降低与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二是数字化转型模式不健全。数字技术只是起点,要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出发,分析业务转型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在管理和运营上下功夫,数字化的管理和运营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和销售的效率。政府需要重视提供相关服务的重要性,为经济主体提供更多的支持。此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应注意数字鸿沟的弥合。不一样的地区和群体之间因对数字技术的接触和使用程度不同,部分地区和群体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收获的经济收益较低。

  三是数字金融发展路径不明晰。在国家及地方出台有关数字化的经济的政策中,大多聚焦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数字金融及科技金融在数字化的经济中的发展路径要进一步明晰。数字金融具有普惠性,能够改善落后地区的居民收入状况,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同时,数字金融也给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金融诈骗、无证执业和金融科技公司野蛮生长的现象屡见不鲜。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在数字化的经济时代,数字金融需要以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回馈实体产业,将稀缺的金融资源用到促进数字技术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处去。数字金融的发展需要鼓励,正确的创新能大大的提升其运行的效率;数字金融的发展也需要规范,政府监管能够纠正数字金融单纯逐利的不良倾向。政府应重视数字金融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且对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进行一定的规划与指导。

  四是传统统计核算体系不适用。许多国家与国际组织已经对数字化的经济核算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关于数字经济的范围、分类与核算方法并没取得一致的标准,各个机构得出的核算结果有着显著的差异。未来,随着数字化的经济对传统经济的进一步渗透,所有生产生活都将包含数字化成分,如何对数字化的经济进行精确的统计核算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数字化的经济的核算体系目前重点放在了产业视角,容易落入“唯产值论”的盲区中。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普惠运用、数字生态环境的建设、数字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在当前核算体系下被准确地衡量有较大困难。除此之外,在对数字产业做核算时,由于需要从传统的经济活动中分离数字化成分,因此相比于数字产业化部分,产业数字化部分的核算难度较高。总的来说,数字化的经济核算体系对满足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亟需构建具有中国实践特色并适用于国际比较的核算体系。

  第一,统合数字化的经济行政规划。设立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专职组织机构,推进各个部门的协同联动。数字经济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重点,尚未形成一个国家层面的专职组织机构来负责全局的统领与协调。一些地方政府在数字化的经济行政管理形态上率先作出创新,浙江省于经济与信息化厅下设了数字化的经济处,以实现省内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统筹领导。数字化的经济涵盖了科技、产业、民生等多个领域,数字化的经济行政管理形态的优化与创新,将能更好地整合多方面行政力量,提高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的效率,充分的发挥行政力量对数字化的经济的培育与支持作用,将数字化的经济在多个领域的发展规划融为一体,实现数字化的经济规划制定的“多规合一”。数字化的经济在多个领域的发展规划,如经济建设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规划等,应在一个发展蓝图下得到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多数省级行政区纷纷制定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规划,但其侧重点均不一样。规划制定的分散,难以体现政府的集中意志,因此,国家应率先做好数字化的经济规划制定统合的领头工作,推动数字化的经济规划统合制定的有序进行。

  第二,维护公民数字化的经济权益。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并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从法律层面对数字化的经济的公民权益侵害行为作出约束。然而,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资本的逐利性与盲目性的影响下,数字产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会日益严重,算法操纵、数据杀熟、隐私交易等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更加隐蔽。因此,对于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数字化的经济,相比法律和法规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监管手段与监管理念的更新与适配。把握监管的力度,要坚持管放并重,以培育数字化的经济成长的肥沃土壤为前提,适度进行干预与调控,防止数字化的经济对公民权益的损害。

  第三,防范数字金融系统性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数字金融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广泛覆盖性,其风险传染的速度和规模远超传统金融,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带来了新挑战。数字金融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刺激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无序扩张,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投机活动,这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从事数字金融获取的利润应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上,其利润率应是正常的,过高的利润率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成长,也是不可持续的。我国对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的监管,充足表现出其对新兴事物监管正在走向成熟,中央及有关部门都做到及时作出调整政策,鼓励创新,先行、先试。监管部门在网络经济初期的宽松监管环境也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鼓励创新,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制度、法规和监管方面实行初期宽松、中期适度、成熟期从严的循序渐进的政策调整,既促进网络支付的发展,也使得中国的网络金融活动逐渐进入稳定有序的发展轨道。未来,监管部门需要对金融活动进行全覆盖监管,统合监管各数字金融公司。同时,监管部门也能够应用科技来提升监管能力,实施对金融风险的精准监测和把控。总之,监管部门在保证金融安全的前提下,仍要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数字金融的发展。

  第四,参与全球数字治理。从全世界来看,数字治理慢慢的变成了世界各国政府转型的主要方向,建立一个以公民参与为核心的数字政府是数字化的经济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囿于各国数字治理诉求和共识的差异,有效、统一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难以建立。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体系的建立应是各国合作、多边协商的结果,不应单由发达国家制定,应该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要求。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全球数字治理体系的共建过程中,向世界贡献数字治理的中国方案,如制定数字化的经济与互联网空间国际规则、数字货币及金融体系的重新构建等。中国热情参加全球数字治理是推动互利共赢国际体系构建的必要途径,有效、统一的全球数字治理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兼顾世界各国的利益。所以,我国应发挥数字化的经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的非消极作用,为促进全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商务部“金九银十”促消费工作安排,电子商务司指导开展的“2023数商兴农庆丰收”活动9月23日真正开始启动,将持续1个月至10月22日结束。

  活动结合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助力农民丰产丰收,丰富和促进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依托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广泛引导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司参与,23家联盟成员推出38项促销帮销举措,涵盖产销对接、商家帮扶、人才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宣传推广等内容,包括开设大豆、主粮等网络消费专区专场,推出农特产购物节、产地溯源、寻鲜采摘、“数商兴农”进县域、“消费+土特产”品牌创新等特色活动,开展“直播+原产地”“直播+产业带”“直播+地标”等促销,覆盖产品超10万。

  作为商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数商兴农”工作聚焦农产品网络品牌打造、人才教育培训、新基建发展等重点任务,已在13个省市开展“数商兴农”进地方活动,累计帮助对接销售超23亿元,促成产品采购、产业带合作、创业就业等系列合作,“三品一标”认证帮扶项目受益企业超过3000家,通过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帮助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对接销售额超过500亿元。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庆丰收促消费活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做出响应号召,纷纷举办各种营销活动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

  补贴和低价依然是电子商务平台丰收节促销活动的主旋律之一。如京东举办农特产购物节,通过实施“百亿补贴”,扶持一批高质量农特好物降低价格、提升服务体验,助力全国2000多个产业带的海量高品质农特产品直达消费者餐桌,帮助农民卖货增收。美团联动平台上百万家商户,通过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美团闪购等渠道搭建线上促消费专题页面,投入千万级补贴,让各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借助线上平台热销全国。拼多多上线个农产区,推动农产品产业带提质增效。

  除在销售端发力外,电子商务平台还把触角伸向生产端。电子商务平台开启源头直采,减少商品中间流通环节,确保商品质量和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有保障的产品。京东加码农特产品的源头直发模式,依托京东高效的数智化供应链深入产地源头,让高品质农特产品从产地直达餐桌。还联合地方政府、协会通过源头大规模直接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美团买菜通过“本地尖货”计划发力直采,在多地通过流量扶持、批量采购、源头直采等方式,在一天内完成产销全链路,提高供应链效率。

  近日,淘天集团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过去4年,淘宝天猫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今年丰收节期间,淘宝天猫深入原产地,投入亿级流量支持,在130余个产业带直播,覆盖超百万件农产品,帮助更多农货走出大山。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普洱、大米、牛肉、即食燕窝、腊肠在淘宝农产品销售额排名前五;西兰花、阿胶浆、车厘子、西瓜的增幅最快;广东、浙江、江苏的消费者更喜欢在淘宝购买农产品。此外,淘天集团和知识产权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出“地标行——地理标志品牌繁荣”行动计划,支持和推动国家已批准的2000多件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入淘宝天猫平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拓展线上销路提供全方位支持。

  近日,京东正式对外发布乡村振兴“奔富计划”五大行动。一是通过品牌打造,助力地方农特产业带上行提速;二是通过基础设施下沉,推动农产品流通提速;三是通过向生产端延伸,促进数智化全产业链发展提速;四是通过数智化赋能,服务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速;五是通过加强人才教育培训,推进乡村能力建设提速。2020年8月,京东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奔富计划”,截至今年6月,已提前完成“三年带动农村产值超万亿”目标,帮助数百万农户增收走上“奔富路”。

  近期,抖音电商发布《2023丰收节抖音电商助农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抖音电商共助力销售农特产品47.3亿单,平均每天有1300万个农特产品包裹销往全国各地。抖音电商挂车售卖农特产品的短视频数量为2186万条,直播间里农特产品讲解总时长达3778万小时,货架场景带动的农特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37%。三农达人数量同比增长105%,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83%,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的农货商家超过2.4万个。从年龄段分布来看,90后消费者成为抖音电商里的农特产消费主力,购买量占比近四成。据统计,00后和60后群体农特产购买量同比增幅均超过150%,成为消费潜力军。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课题组发布《数智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大多数电商企业下乡实际呈现出“下乡易,助农难”的困境,需要从模式和体系上突破制约来解决这一难题。

  具体来看,电商企业“下乡易,助农难”存在三大困境。一是市场确定性在向上游传导过程中衰减。电商企业可以依据销售端数据对市场需求来做准确测算,但这种确定性的时间期限不足以覆盖农业生产周期以帮助农户(包括大农)降低市场风险。二是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的外溢风险较大。中小生产者直接、分散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制度易成本使得交易双方都不能建立稳定的收益预期,某一些程度上甚至表现为对立关系,竞价采购机制倒逼农户向生态环境和消费的人转嫁成本。三是商品的高度流动性增加食品安全风险。“行商替代坐商”“虚拟空间替代物理空间”减少批发和商超地产在流通体系中的收益份额,但也增加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

  针对此问题,《报告》结合京东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给出了电商企业下乡的建议举措。一是中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由于其地理分散性和地方物流供应链的相对薄弱,使得许多电商在进入农村市场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京东重资产投资的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展现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二是优化中间环节助力地方获得高收益。依据市场需求,京东的调度体系会迅速去调整,直接利用消费端的数据反推各级仓储、批发以及物流的规模,对传统农业内在的产业链作出了有益调整。三是品牌创新激活当地资源。京东利用品牌打造实现了当地低附加值产业向高的附加价值产业的转化,活化了当地资源。

  9月26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发布《2023数字化的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里,中国产业“云化”初步完成,软硬件基础设施与生态已自成体系,产业开始向“智能化”演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产业场景进一步融合应用突破,不断强化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报告》将中国产业的发展韧性概括为增强产业链冲击抵御力、激发企业内生增长力、释放消费活力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产业链上,数字技术带来了新模式与新形态。以服装产业链为例,作为产业链一环的拉链制造商浔兴拉链,把客户的下单,到生产材料的流转、库存监控、生产、质检、物流配送等所有环节都集成到企业微信上,打通整个产业链的协作链条。这种快速反应的产业链成功支撑起Shein、Temu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小单快返”模式,让它们能以周,甚至是以天为单位,产出服装新款,满足海外用户的即时需求;而生鲜冷链行业长期困扰于转运流通过程中的高腐损率,大型肉蛋奶供应商新希望借助腾讯云服务器存储数据、以腾讯大数据连通网点,建立覆盖全国的智慧物流网络,提升调度时效,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库存周转,创造冷链产业数字化新范式。

  在企业内生增长力上,数字技术打通公司发展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深刻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增长力。富驰高科的AI质检方案,将人工1分钟完成的质检压缩到几秒钟、缺陷检出率达到99.9%;招商局打造的数字化港口,实现“一站式”完成报关申请,通关效率提升50%,直接推动港口同比吞吐量增长超6倍;瑞泰马钢用数字技术孪生的“透明工厂”将生产效率提升了30%,故障率降低25%。

  在消费活力上,数字技术进一步缩短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距离,激活用户的消费意愿。百果园通过小程序、微信、企业微信搭建起了超过1290万的私域社群用户,并以此构建了一套新的营销模式:即以门店为引流点、以社群为私域运营阵地搭建用户服务网络,打通社群、小程序商城、线下门店,让线上线验一体化,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精细化服务,提升销量。2022年百果园不仅成功上市且营收接近150亿元。

  近日,亿邦智库和伯俊研究院联合发布《响应零售业绩增长——2023零售数字化增长实践报告》,以零售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响应业绩增长为主线,总结出存量时代下零售企业数字化三大未来发展趋势。

  一是重构全要素,成就千亿品牌。零售有机体重构人、货、场全要素,挖掘线上线下发展增量,是建立千亿品牌的成长底座。

  从线上看,零售有机体将商品销售和交付履约主体分离,降低中小经销商和达人经营门槛,使品牌能充分的利用社交和直播渠道红利,发展关键领袖、关键意见消费者和关键意见销售,建立线上万店销售、品牌统筹履约的交易模式,为企业扩大规模奠定基础。从线下看,通过库存共享,货盘打通,品牌可实现全渠道进销存一体化,单一渠道可售SKU数量大幅度的提高,提升单店效益。另外,进销存一体化大幅度的提高品牌对门店的管理能力,以此来实现线下千店的铺设,覆盖更广泛的下沉增量市场。从会员看,全域会员数据打通,品牌营业销售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配合全渠道下单,跨渠道履约,品牌能随时响应消费者购买诉求,抓住消费者稍纵即逝的购买欲望,实现高效转化。

  二是全链条优化,构建零售有机体。零售有机体重塑业务链,重构价值链,快速响应,即时交付成为基础能力,利益分配和即时到账是其运转的“润滑剂”。生产制造、全渠道销售、全渠道履约成为有机一体:销售推动生产反向定制,生产信息共享提升履约效率;全渠道触达提供更灵活的购买场景,自动分账/结算提升产业链各方协作意愿和效率;全渠道的快速响应和快速交付建立起线上万店、线下千店的运转底座,满足那群消费的人不断的提高的商品交付的时效要求。

  三是全域全场景运营,数据资产价值化。全域全场景运营使零售企业积累丰富的数据资产。AIGC、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在营销、客服等领域的应用将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数据。在政策的推动下,零售数据需要确权、定价和交易,数据资产价值化趋势已经明朗,数字化部门将承担零售企业数据资产的增长,角色从职能部门转变为增长部门。

  钛产业链条是从含钛原始矿开始,到钛中矿、钛精矿,再到四氯化钛,国联股份通过为云工厂数字化赋能,重构钛产业供应链条,在实现自身快速地增长的同时,帮企业提高产能,节能增收,使得云工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中。

  国联股份按照钛产业链的发展,单品突破后向上下游延伸。由于石矿和钛中矿中含有的金红石价格远高于钛精矿,国联股份在寻找金红石客户时锁定中星电子。最初,中星电子和国联股份的合作仅是商品交易,即国联股份为中星电子提供红金石原材料。在合作过程中,随着彼此逐步了解工艺及优势,双方决定深度合作,对中星电子进行数字化赋能,中星电子也因此成为国联股份在钛产业链上的首家数字化云工厂。

  双方合作方式为:国联股份在下游收集订单交付给中星电子,中星电子结合自己的其余客户的真实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再由国联股份旗下的涂多多平台依计划提供原料,原材料供应不需要中星电子预付款项。订单的生产周期为6-8小时,出货后由涂多多直接运走,每周一、三、五核算利润,国联股份会先将利润支付给中星电子,等额部分双方在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内平账。

  早期,中星电子通过分散采购的形式购买原材料,工厂仓库积压的原材料无法快速变现,无形之中增加成本,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大,涨价时原材料的供给也难以得到满足。在供应链深度合作后,中星电子核心原材料金红石和煅后焦全部通过涂多多采购,不仅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而且减少原材料积压;同时,中星电子销往国联股份的产品比重在90%以上,采销方面只需2人与国联股份对接,节省人力成本。

  在解决原材料和成本问题后,中星电子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研发技术上。中星电子完成氯化法的技术创新,用含钛量50%的钛原料来加工,比之前所用原料纯度低38%左右,以最终产品四氯化钛计量,每吨节省本金约2000元。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能耗环保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国联股份帮助中星电子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工厂可以实时监控各个设备的能耗,控制成本及运作效率,使得中星电子在2022、2023年均获得能源补贴,2022年补贴金额超40万元。

  通过数字化改造,国联股份钛产业链上的云工厂产能均有所提升。中星电子上游的蒙达钛业生产高渣钛,原有产能4000-5000吨,目前满产1.5万吨;下游主产海绵钛的盛丰钛业原年产能4000吨,产值约2.8亿元,二期厂房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1.8万吨,产值约12亿元。盛丰钛业的生产炉均用电子设备实现数据获取,降低能耗,每吨产品可节约100-150度电。

  截至目前,国联股份已签约65家云工厂,27家数字化工厂。国联股份专注于从钛矿、高渣钛到四氯化钛再到海绵钛的上游链条打造,已经为10余家生产公司可以提供数字供应链和数字工厂解决方案,实现供应链各工厂上下协同。

  近日,IT行业权威分析机构Gartner发布五项将深入改变企业机构未来数字化的技术,包括数字人、卫星通信、微型环境物联网、安全计算和自主机器人。

  1.卫星通信。在太空民主化和商业化趋势的推动下,人们对近地轨道(LEO)卫星通信的兴趣与日俱增。低时延使近地轨道成为企业彻底改变人与物之间的通信的重要技术。Gartner预测,近地轨道将为各种任务提供覆盖全球且时延足够低的宽带;使小型物联网设备能够直接连接卫星,实现经济实惠的全球物联网覆盖,而且没有SIM卡、电信运营商与漫游所带来的复杂性;并从卫星向未改装的4G智能手机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将覆盖范围扩展到偏远地区。

  2.微型环境物联网。微型环境物联网可以对任何物体进行标记、追踪和传感,而且避免了电池供电设备所带来的复杂性和成本。与过去相比,它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感知更多详细的信息和事物。这项技术将推动实现新的生态;以了解物置或行为为基础的新业务模式;具有新行为的更智能产品;以及更低的追踪和监控成本。微型环境物联网将为众多公司能够带来更多机遇,但Gartner建议在采用前评估其潜在的社会和监管问题。

  3.安全计算。随着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及各生态所访问的个人隐私信息持续不断的增加,安全计算变得至关重要。该技术能在不影响隐私的情况下使数据得到充分利用。

  4.数字人。数字人是由AI(AI)驱动的交互载体,可以模仿人类的某些特征、个性、知识和思维方法。数字人可大致分为实体数字人(如仿人机器人)和虚拟数字人(如虚拟歌星),或者分为人类驱动的数字人(如模仿人类的某些方面)和AI驱动的数字人(如数字孪生或聊天机器人)。AI驱动的数字人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像人类。

  5.自适应自主无人机和机器人。自主系统是能够自我管理的物理或软件系统,它们在执行任务时具有自主性、学习性和代理性(个人目标感)。如果要使机器人等技术要想充分的发挥潜力,自主学习和适应的系统将必不可少。

  近日,百度在2023量子产业大会上发布首个量子领域大模型。该模型是在文心一言基础上,使用量子领域高质量数据来进行更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训练和优化而构建的量子领域大模型,能更好地理解量子知识,专业执行量子任务。大模型将充分的发挥技术协同效应,在数据、算法和算力等各方面取长补短,实现双向赋能,将在训练速度、模型性能、训练成本、交互效率和数据隐私等各个维度全面加持现有大模型的技术能力。此外,百度还发布了百度量子助手和量子写作助手两大AI原生应用,持续降低百度量子平台的使用门槛,帮企业将量子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知识产权沉淀为企业资产,加速量子技术与大模型深层次地融合。